在跨境电商迅猛发展的背景下,中国已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。然而,据中国贸促会最新调查显示,超过36%的出海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曾遭遇合规问题,其中不乏因违规被罚款、面临法律诉讼,甚至被要求停止运营的案例。
随着旺季销售高峰的到来,跨境交易量攀升的同时,合规风险也显著增加。为确保商家稳健经营,现将旺季常见合规风险梳理如下:
一、法律合规:严守产品销售底线
跨境销售必须符合目标市场国家/地区的法律法规,以下两类商品需特别警惕:
1. 烟草及相关制品
包括香烟、雪茄、电子烟等含尼古丁产品
延伸至制烟设备、烟盒等周边商品
多数国家对烟草销售有严格许可制度
未经许可销售将面临重罚

2. 特殊估价商品
玉石、古董、艺术品等难以核定市场价格的商品
邮票、收藏品等易被用于非法交易的物品
此类商品通常受到严格监管
随意售卖可能涉及洗钱风险
二、品牌合规:规避知识产权风险
跨境商家需确保所售商品不侵犯当地知识产权,常见侵权类型包括:
1. 外观设计侵权
案例:手机壳等配件展示时出现品牌设备
风险:即使产品自主设计,搭配展示可能构成侵权
建议:产品展示避免出现未授权品牌元素

2. 专利技术侵权
案例:国产平衡车因使用专利技术被大量下架
风险:技术方案相似即可能构成侵权
建议:核心技术与设计需进行专利排查

3. 品牌商标侵权
案例:汽车配件使用品牌车辆标志
风险:暗示官方授权可能构成侵权
建议:避免在产品或宣传中使用他人品牌元素

三、认证合规:确保产品准入资格
不同国家对特定商品实行强制性认证要求,主要涉及:
重点监管品类
电子产品、儿童玩具
婴儿用品、美妆产品
医疗器械、成人用品
主要认证标准
美国:FDA认证、FCC认证
欧盟:CE认证、ROHS认证
其他地区相应的准入标准
风险提示
未获必要认证即销售,将面临产品下架、高额罚款等处罚。
建立合规风控体系
旺季经营期间,建议卖家建立系统的合规检查机制:
上架前完成产品合规性评估
定期排查在售商品风险点
建立应急处理预案
唯有将合规意识融入日常运营,才能在激烈的跨境竞争中行稳致远,真正实现可持续增长。
已有账号去登录

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